两岸乡建青年诗情在心:“有磨合,没隔阂”
来源: 香港大中華通訊社  日期:2021-06-27 10:34:14  点击:18142  属于:台灣专栏

  中新社记者 林春茵 张金川

  一条山路,将福建九龙江沿岸的关帝庙、桃花园、镇安门的沿江水域景点圈拢起来,形如一只大鹏掠水起飞。这是华侨大学闽台青年创新创业服务中心组建的海峡两岸乡建团队,为福建省漳州市龙山区郭坑镇扶摇村瑶山景区构想的“扬帆远洋,日出大鹏展翅”改建概念。

  “说到‘扶摇’,当然我们每个人都会想到‘扶摇直上九万里’的诗句啊,这古诗都在心里嘛。”36岁的台湾文创设计师何信豪如是阐释道。

  今年,福建力推闽台乡建合作,开放百个村庄邀请台湾乡建团队进行陪护式改建。扶摇村里,关帝庙每年都吸引很多台湾信众前来朝圣,村民希望台湾设计师们“帮忙把游客留下过夜”。

  两个月前,包括何信豪在内的三位台湾青年与广西青年设计师黄超川组队进驻扶摇村,承担占地50亩、总投资约700万元人民币的瑶山景区夜间经济带规划设计。

  对这样的“海峡组合”,率队而来的华侨大学闽台青年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台籍导师许思政认为,台湾青年单枪匹马跨海而来,“海峡组合”有助于很好地结对子工作,少走弯路,融入当地。

  黄超川不是第一次和台湾设计师合作。他的导师是一位台湾资深建筑师,基于中华传统元素的“神来一笔”创作概念,在两岸业界很有名气。黄超川坦承,刚开始团队总觉得画面缺少水元素的意象,还是导师点醒了他们,可以构建一个太阳的圆形意象,“在水为鲲,在天为鹏,日出则扶摇而上,不就串起来了吗?”

图为6月2日,福建省漳州市,广西青年设计师黄超川向参访者介绍与台湾青年组队进驻扶摇村开展瑶山景区夜间经济带规划设计情况。  <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张金川 摄
图为6月2日,福建省漳州市,广西青年设计师黄超川向参访者介绍与台湾青年组队进驻扶摇村开展瑶山景区夜间经济带规划设计情况。  中新社记者 张金川 摄

  “我们都是读着古诗长大的,当然一点就融通了。”黄超川笑说,他和台湾队友们心有灵犀,“有磨合,没隔阂”。

  在岛内眷村长大的何信豪近年“登陆”,如今定居云南。在他看来,云南跟台湾很有渊源,从大陆热映电影《无问西东》里西南联大的大师们,到台湾清华大学校园里西南联大校歌碑,从昆明飞虎队纪念馆,到腾冲国殇墓园,“两岸就算隔得那么远,彼此又还有很多东西有关联”。

  台湾不少庙宇已经发展为商圈或社区,一个庙游一天的旅游行销很火爆。因此,这个设计任务对何信豪来说,很能勾起“台湾乡土”情结。

  “游客会留在这里,就像我也曾被滇池和鹿港天后宫留住。”何信豪说。

  31岁的厦门理工学院台籍客座教授李一进,担纲此次乡建的夜间灯光设计。然而,刚开始,不少村民提出反对,觉得自己的村庄不需要那么亮,不需要“变成城市”。

图为6月2日,福建省漳州市,厦门理工学院台籍客座教授李一进向参访者介绍扶摇村瑶山景区夜间灯光设计。 <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张金川  摄
图为6月2日,福建省漳州市,厦门理工学院台籍客座教授李一进向参访者介绍扶摇村瑶山景区夜间灯光设计。 中新社记者  张金川  摄

  李一进曾经和台湾搭档在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半山村打造夜游项目。他们用河流地形借势进行灯光造景,设置出闯关游戏,还衍生“故事线”,让游客进行角色扮演,“形成别出心裁亦很正向的文旅方式”。

  “大陆乡村的春雨、水墨田园和白鹭丝”,让李一进的台湾搭档有感而发,写了一首古体诗。他们用一句句诗句,为半山村的每一个区域夜景命名。

  “我也曾经疑惑,整个村真的需要造得这么亮吗?”李一进向村民坦言,“可是当我们站到对岸看过来,半山是发亮的,很美。”

  耐心沟通,细致解释,让扶摇村村民接受了李一进这位台湾设计师。“大陆的乡村这样美,我们尊重村民做出的决定。”李一进说,“我也将把心里最打动自己的诗意献给这片乡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