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屆區議員上任一周年 暖心關懷街坊廣獲好評
来源: 香港大中華通訊社  日期:2025-01-01 15:36:06  点击:10025  属于:港澳专栏

  新一屆區議會議員今日上任一周年,市民的口碑是他們過去一年工作最好的成績單。一年來,區議會與關愛隊一起幫扶弱勢群體、應對突發事件,還助力推動愛國主義教育在地區發展,不少受惠市民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對他們給予的幫助心懷感恩。重塑後的區議會,亦讓一心有志服務地區的人士有機會進入議會做實事,這是給有心人最好的鼓舞。多位區議員日前接受訪問時,總結2024年工作經驗,亦希望在2025年透過更系統高效的工作服務好市民、造福地區。
 
  定期上門關懷
為「老友記」解困 

   市民有感:
  今年72歲的何婆婆獨居多年,家住觀塘區的一個舊式單位,每天沖涼時都需要扶住浴缸邊緣和旁邊牆壁上的熱水爐或水喉,跨入浴缸,十分不便,幾次險些摔倒。有區議員在一次家訪中發現這個問題,便聯同區內關愛隊及義工,一同上門免費為包括何婆婆在內的20戶獨居或雙居長者,在廁所、沖涼房或者睡房安裝扶手。 
   何婆婆日前接受訪問時表示,自己本身就行動不便,這個扶手幫了大忙,「出入浴缸時可以借到力,更有安全感了。」她說,這雖然是一件小事,但體會到區議員們主動、用心在為市民服務,體察市民的需要,讓自己感受到社區的溫暖。
   何婆婆還說,除安裝扶手外,區議員和關愛隊還會定期給她送上關懷、提供幫助,例如幫忙換燈管、修水喉,送飯盒送物資等,「最近降溫,我還收到他們送的頸巾。」她說,正是這些地區人士的關懷和幫助,讓自己的生活更便利、更有幸福感。
   區議員回應:倡設獨居長者名冊便精準支援
   觀塘區議員余邵倫日前接受訪問時表示,香港的人口老齡化問題日益嚴重,身為地區工作者,有效地關注和支援獨居長者等弱勢社群是日常工作的一個重心。他認為,為加強處理獨居和隱蔽長者的居家安全問題,社會需要建立一個高風險的獨居長者名冊,以便將資源精準投放到最需要支援的長者上。他曾聯同義工團隊家訪興田邨美田樓逾四百個單位,發現超過兩成屬獨居或雙老住戶,而這些獨居及雙老住戶,安裝平安鐘的比例僅有5%,代表不少長者一旦發生意外,將難以第一時間呼救。
   他建議政府善用現有的工具建立高風險長者名冊,例如在長者申請生活津貼、樂悠咭或在社會福利署進行相關津貼覆核期間,記錄他們是否獨居或雙老,以便將其納入名冊,以便後續開展支援工作。
   此外,還可以研究引入更多持份者,推廣更便利的樂齡科技應用,以減少長者失救的風險,例如,通過感應門的開關來判斷長者是否長時間未出門,這樣可以及時發現並提供幫助。余邵倫續指,僅靠政府的力量遠遠不夠,他呼籲更多的社會力量參與其中。
   
   參加座談會學國情
港青明確發展方向

   市民有感:
   香港青年姚彤在大學時就經常作為學生領袖帶領學生團隊到內地交流考察,工作後愈發認識及了解國家發展、把握國家發展機遇的重要性,因此一有機會他便會參與有關的活動增進知識。他日前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提到,過去一年曾參加的一次由區議員牽頭組織的新質生產力座談會讓他受益匪淺。「座談會的學習讓我感受到國家積極進取、勇於創新、追求高質量發展的決心,這讓我更加明確未來職業發展的方向,為未來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把握新機遇做好準備。」
   專職從事國民及國安教育的勵志教育青年基金創辦人李子楓日前亦表示,過去一年他擔任講者的逾150場國民及國安教育相關講座中,由地區人士直接牽頭組織的超過30場,在東區、西貢區、沙田區、九龍城區等地都有舉辦,受惠的直接對象是老師、家長及學生,許多學生活動結束後都向他反饋:「因為對國家有了正確和切身的認識,才明白家國情懷的重要性」「以前不知道多少代人的努力才有今天的中國,透過指導才驚覺認知不足是阻礙自身融入國家發展的關鍵」等等。
   李子楓表示,自己感受到完善地區選舉制度後,各區的區議員比以往更積極求新求變,大家更顯得同心協力,積極回應特區政府施政方針,策劃及推動有關愛國主義主題及國安教育等工作,使愛國愛港的意識深入社區。
   區議員回應:「國安小導師」可鼓勵學生參與
   九龍城區議員林博日前接受訪問時回應指,過去一年在區內舉行的多場愛國主義教育與國家安全教育相關的活動成效顯著,吸引眾多學生和街坊市民參與。他提到,自己已經參加第一批培訓成為國家安全地區導師,計劃未來進一步通過自學充實相關知識,以助力更好在地區擔任導師角色。
   對於國家安全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在地區上的推廣,他表示自己計劃先通過設計的圖片文字材料,在社交平台進行推廣,然後定期在區內設立街站進行有關知識講解、問答和查詢等,並在每個辦事處門口張貼有關的宣傳材料。
   此外,鑒於之前成功舉辦過學生小記者計劃的經驗,他希望可以推出國家安全小導師計劃,分階段進行體驗日參觀、理論課學習、分組討論、實習、頒發證書環節,鼓勵小學高年班、中學生參與,不僅能讓參與者學習到國家安全知識,增進對國家了解,還能幫助在社區層面推廣國家安全相關知識,讓更多人了解國家安全的重要性。
     支援突發事故 保障生活所需
   市民有感:
        202427日,也是年廿八深夜,葵青區梨木道附近的私樓因鹹水喉爆裂導致煤氣喉管入水,影響附近約800戶居民的煤氣供應。受影響的居民劉小姐日前接受訪問時憶述:「當晚11點多,自己洗澡時煤氣突然中斷,水溫驟降,我當時還以為是自己家裏的問題,後來才知道整個區域都受到了影響。」因當時臨近春節,不少居民都計劃與親朋好友在家中聚餐,在這個時間點,劉小姐和其他居民一樣,對這次突如其來的停氣感到焦慮。
   隨後,她在社交媒體上看到有區議員發布緊急通知,得知停氣的原因。區議員不僅在深夜通過Facebook和微信向居民發布緊急通知,還進行了線上直播向居民通報現場進展和最新情況,並在第二天一早組織了緊急支援行動。「第二天早上,議員就在我們樓下用大喇叭通知我們,讓我們下樓領取應急物資和便攜式煤氣爐。」
   她說,除領取物資外,關愛隊還設立了服務站,為受影響居民提供查詢、緊急支援等服務。「那天真的很冷,但看到議員和關愛隊義工們一直在忙碌,我們心裏感到溫暖。他們還為我們準備了飯盒,確保我們有飯吃,那些腿腳不便的長者,他們還直接將物資送上門。」經過煤氣公司搶修,事故發生後第二天下午四五點左右,煤氣恢復了供應。
   「當時我們還在猶豫要不要去買菜,沒想到煤氣這麼快就來了。議員還發短信通知我們煤氣恢復了,讓我們可以安心準備年夜飯。」劉小姐表示,整個事件中,議員不僅為他們提供了實質性的幫助,更重要的是通過即時信息發布、耐心安撫解釋等,給了居民情緒上極大的支援。
   
   區議員回應:冀建應急機制
加強街坊聯繫

   葵青區議員郭芙蓉日前接受訪問時表示,面對社區設施老化問題,應當建立有效的應急機制、預防機制,加強社區聯繫。她提到,香港的許多屋邨面臨設施老化問題,特別是水管和煤氣設施的老化,可能導致頻繁的緊急事故,期望能夠加快改善更換區內的老化設施,並建立一個有效的緊急通報系統,讓居民在突發情況下能快速獲得資訊和支援。
   她表示,自己平時就與電力、水力、煤氣等公司保持恒常溝通,這次的停氣事件能夠得到快速響應就得益於平時與相關部門的聯繫。此外,居民的信任也是她快速獲取地區信息的法寶:「他們覺得我晚上11點多也會聽電話吧。」她建議劃分片區,設立「區長」、「樓長」縱向橫向地鏈接社區,加強街坊間的聯繫,亦能更好幫助推進地區工作。
   此外,郭芙蓉還強調社交媒體的作用,認為通過社交媒體及時通報和信息分享,能夠讓當區居民對生活更有掌控感,尤其是能在突發事件中安撫居民的焦慮情緒,有效提升社區的凝聚力。
  議會聚焦民生 專才與部門協作
  市民有感:
  一直有心服務地區的郭浩景在修例風波期間受到紛亂的政治環境干擾而無緣進入區議會,一年前他成為東區區議員,有了更大的施展平台。他日前接受訪問時說,之前的區議會一些反對派做事都是對人不對事,現在做地區工作的環境有了很大改變,「我們可以更加專注於實際問題的解決,而不必花費過多精力在政治鬥爭上。」
   他說,完善地區治理架構後他當選區議員,區議會的平台讓他有機會將更多的議題帶入議會討論,並邀請相關政府部門參與,共同尋求解決方案。他提到,在筲箕灣道通往西灣河的道路上有一個電車站,市民過馬路非常不便,安全隱患較大。為此,他推動這個議題在區議會會議中得到更多關注,「我們在會議中討論了這個問題,並要求相關部門進行詳細的可行性研究。現在,路政署已經開始進行地質勘探,評估建設過路處的可行性。」
  他表示,區議會與政府部門的合作是推動社區發展的關鍵,「區議會的主席和其他成員也給予了我很多支持,他們會提供專業的意見和建議。此外,區議會還有其他專業人士,例如交通和基建方面的專家,他們的參與使得我們能夠更全面地分析和解決問題。」
   區議員回應:議員地區組織齊心 高效解決問題
   多次當選黃大仙區議員的李東江日前接受訪問時,對重塑區議會前後的變化大有感觸。除解決問題的效率大大提升之外,各地區組織間的協作、區議員之間的關係和相互配合,也更加緊密,「大家都是齊心一起做一件事。」
  他憶述2024年黃大仙的一次大規模停電事故,關愛隊、區議員等「兵分多路」到受影響地區協助居民,逐家逐戶了解居民需要,分批協助居民到屋苑附近休息等。有街坊長者堅持要回家,有區議員就陪同居民爬20幾層樓梯返回家中,然後再服務下一個市民。「這種情況在以往的區議會是很難見到的,這一屆區議會,大家都是心往一處去、勁往一處使,想的都是怎樣更好服務好街坊。」
   他表示,這屆區議會廣納不同專業界別翹楚及地區賢達參與,為地區工作帶來了新活力與新氣象。例如有許多新當選的區議員,擁有創新思維,在地區工作能夠跳出原有框架,大膽嘗試。
   他認為,新老議員之間可以發揮自身所長,相互借鑒,在推行電子政務、科技化服務方面推動社區共融。
   他說,區議員作為政府和居民之間的橋樑紐帶,應繼續與關愛隊、地區三會緊密合作,做好「上情下達、下情上報」,以市民為中心,切實排解民生憂難,為社區生活帶來實質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