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華裔青少年開啟“親情中華.中國尋根之旅”
来源: 香港大中華通訊社  日期:2025-07-18 16:46:15  点击:9920  属于:美丽福建

             
            華通社福建莆田電
(記者 黃旭  林金滿)717日,來自法國、西班牙、巴西的近40位海外莆田籍華裔青少年,走進福建莆田市荔城區後黃南洋風情村,在百年僑厝與非遺技藝中開啟一場跨越時空的文化尋根之旅。

             古厝裡的南洋記憶,僑鄉建築見證歲月變遷。後黃村現存40餘處明清至民國時期的古建築,其中南洋風格僑厝尤為矚目,這座被譽為“南洋風情,夢裡老家”的中國傳統村落,通過建築、技藝與美食的交融,讓海外新生代深切感受家鄉的歷史溫度與文化魅力。
        營員們漫步青石板路,探訪百年碉樓、三山婦產醫院(現為民國往事博物館)等標誌性建築,聆聽“四目井”作為遊子鄉愁地標的故事 。來自法國的營員陳雨欣參觀後感歎道:“這些紅磚牆、燕尾脊的古厝,既保留了莆陽傳統建築的韻味,又融入了南洋雕花、百葉窗等元素,仿佛能看見先輩們下南洋打拼的身影。”
           在後黃碉樓前,荔城區後黃社區黨支部書記許麗麗介紹,村裡通過“修舊如舊”的流轉機制,將閒置僑厝改造為特色展館和共富工坊,既保護了文化遺產,又帶動了村民增收。“每一棟僑厝都是一部家族史,也是連接海外僑胞與家鄉的情感紐帶。”
                     
             
指尖上的非遺密碼,紮染與紅團的文化傳承。在共富工坊的紮染體驗區,營員們跟隨非遺傳承人學習傳統紮染技藝。從布料折疊、線繩捆紮到浸染晾曬,藍白相間的圖案在布面漸次暈染,如同打開一場“色彩盲盒”。16歲的西班牙營員林浩宇展示自己的作品時說:“我設計了海浪和帆船的圖案,象徵著祖輩漂洋過海的勇氣。”後黃旅遊景區管理公司總經理林金滿表示:紮染工坊與古厝結合,讓靜態的建築“活”化為動態的文化課堂。

           隨後,營員們在紅團工坊體驗了莆田人節慶必備的民俗小吃製作。68歲的非遺傳承人林秀鶯手把手教孩子們揉糯米團、包豆沙餡、印福字模具,蒸籠裡漸漸升起的熱氣中,象徵團圓吉祥的紅團成型。“紅團不僅是食物,更是家鄉記憶的味道。”來自巴西的李詩涵捧著剛出鍋的紅團說,“我要把製作過程拍下來,回去教弟弟妹妹。”
          
              
             共富工坊的文旅密碼,非遺活化與鄉村振興。後黃村通過“非遺+古厝+研學”模式,將傳統村落轉化為文化體驗空間。除紮染、紅團外,工坊還引入餛飩、陶藝等非遺項目,形成“一戶一工坊、一厝一體驗”的特色業態。通過流轉村民閒置房產,邀請傳承人駐點教學,既讓遊客沉浸式感受文化,又讓村民在家門口就業相關鄉村振興發展工作,給營員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莆田市僑聯主席郭立紅表示,此次活動將夏令營的文化傳承與後黃村的文旅實踐深度結合,“希望營員們在觸摸僑鄉肌理、體驗非遺技藝的過程中,真正理解‘根’的含義,成為莆仙文化的海外傳播者。”
         據瞭解,這次尋根之旅的夏令營,後續還將安排湄洲島媽祖文化、南少林寺武術等參訪研學課程。

          責任編輯 莫家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