烙画家孙光陆 自学成才传奇
来源: 香港大中華通訊社  日期:2024-02-02 18:37:48  点击:16767  属于:世界经济

   
     "
三人行,必有我师。"孔圣人这句教诲,国家一级美术师(2017年)孙光陆这一生发挥地淋漓尽致;除了运动场上的跳远和跑步,影响其一生的武术、尤其是书画,几乎完全依循这句名言自学成才。

    没有师承,反令孙光陆作画不拘一格。博取百家之长,甚至中西合璧。看书、观画、领悟、苦练是他学画的四部曲;胸有成竹再下笔,是他创作的必要过程。写意、工笔、白描、立体、上色,哪部分选哪种表现手法,成为其作品的特色。
   
    孙光陆水墨《百年好合(荷)》

    由于文革辍学多年,孙光陆复学时直接上六年级,但他的语文水平顶多小学三年级。上课听不懂,看着课本上的图片涂鸦打发时间,慢慢地,画得有模有样。 
        1972年上初三时,孙光陆偶然进入跳远校队,1973年接着又入选北京代表队,跳遍国内无敌手,同年7月雅典国际中学生运动会得银牌。1975年春,北京市体委体工队举办运动员绘画展。他素描一幅列宁肖像交差,初试啼声,居然得奖。可惜这荣誉却没吸引他继续画画,画笔一搁八年多。耀眼的战绩、爽朗的个性和健美的外型,让他在田径场上交友无数;最犯愁的是识字有限、字写不好,朋友成堆的来信不能回。为了加速回信的速度,他“业余”时间全部投入查字典、请教人。原本写字丑,怕人笑话,回信时一笔一划力求工整。队友眼里的枯燥休闲,他日复一日全心投入。1979年特招进入北京军区体工大队时,他不仅看书学习无障碍,还练出了一手好字。
   
    孙光陆烙画《古巷归人》

     1981年春天,孙光陆因运动伤病脱下军装,怀揣残疾军人证光荣退伍。年底应聘北京东单体校,担任田径教练。1982年一个夏夜的家访,学生家里一幅山水烙画,深深迷住孙光陆。隔天他马上买来一把电烙铁,找块三合板试手,踏出成为烙画大师的第一步。
    他没条件拜师学艺,只能设法自学成才。从那天起,有空就进书店、览画册、逛展会和琉璃厂,捕捉名家作品的亮点。17晚上闭门研究各种工具的用法、画板材质特性,重拾画笔打稿,练习山水、花鸟、动物等各种烙画技巧和表现形式。遇到喜爱的素材,他就拿起电烙铁埋头临摹……晚上闭门研究各种工具的用法、画板材质特性,重拾画笔打稿,练习山水、花鸟、动物等各种烙画技巧和表现形式。遇到喜爱的素材,他就拿起电烙铁埋头临摹……如此艰苦枯燥的岁月,孙光陆三年如一日,全凭追求艺术的热情、当运动员养成的韧劲,以及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决心。
   
    孙光陆为
2022年北京举办冬奥会特别以竞技项目创作烙画。

      1985年孙光陆在一本油画集中看到了安格尔的名作《泉》,惊赞之余决心用烙画临摹。先在脑海成像,过滤各部位的白描、工笔、写意等手法,考虑哪种效果最好,定稿后才动手。夙夜匪懈几天后,端详手上的成品--完美!这幅处女作,让他对自己的烙画基本功信心大增,激发他登上艺术殿堂的雄心。
    烙画临摹《泉》后,孙光陆开始从模仿走上创作。无论简单的花草、山水,还是复杂的工笔人物、动物,他的作品表现力日益灵动、细腻。
     19877月,孙光陆观赏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后,决意来个大手笔,挑战自己是否有创作灵感,有能力和耐心用烙画完成这幅巨型名作。孙光陆仔细研究这幅画的内容:全画轴总长22.56米、高1.38,各种场合人物500多个,船20多艘,还有不少树木、楼宇、车马、桥梁……全部体现?谈何容易!他对照原画反复揣摩,构思了几个月布局、放样。
   
    孙光陆烙画《清明上河图》局部图。

    在13平方米的蜗居趴在地上烙画,前后熬了3年多,19901月孙光陆这幅烙画巨作《清明上河图》终于问世,24块椴木三合板,无缝对接,整体画风得到“与原作如出一辙”的艺术评价。3年全力以赴的劳心力、苦筋骨,值了;烙画《清明上河图》,为孙光陆戴上艺术家光环。1991年,“首届中华百绝博览会”组委请他参展,19983月,获得“中国首届功在千秋书画扶贫大展”邀约,2016年,他获得了大世界基尼斯纪录认证。
      199112月孙光陆应邀参展在广州举办的“首届中华百绝博览会”,包括《清明上河图》等50幅烙画作品,首度公开亮相。孙光陆的作品在广州一炮走红,无论花草亭台,还是人物、动物,孙光陆用烙画展现的鲜活、细腻、生动,让参观者惊叹不已。著名书法家米南阳特书“铁笔生花”相赠,赞誉孙光陆用民间技法,再现历史杰作的执著精神。
    孙光陆在广州打开了艺术殿堂的大门,也迎来了更上一层楼的机遇。1992年北京一家文化公司与他签约一年,专门为孙光陆投资 成立创作室,包办创作的一切开销,让他研究如何将烙画的技法在宣纸、卡纸上得到完美体现。从此,他可以全神贯注于创作,不再被柴米油盐的琐事缠身分心。
    这一年,孙光陆在烙法上突飞猛进,表现力更加圆熟。临摹人物、动物精准把握神态,花鸟、山水更加气韵生动,烙刻功夫收放自如。为以后完成更有难度的宣纸、卡纸烙画奠定深厚的基础。
     
      1993
816日,孙光陆作品参展昆明交易会,同样获得了广泛赞誉。1998328日,孙光陆应中国扶贫基金会之邀,参加了"中国首届功在千秋书画扶贫大展",这是由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等单位联合举办。会上启功、白雪石、徐震时、锦鸿钧等20多位著名书画家向中国扶贫基金会捐赠他们的书画作品。孙光陆也献上历时三年制作的烙画长卷《清明上河图》,其高超的艺术功力,受到当时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组组长陈俊生的高度评价

    创新烙画 中西合璧孙光陆烙画自学成才的经历,完全没有师承门派的束缚,他自己参考名家作品,摸索技法,凭借自身的聪慧,用实践和体悟练就功夫。
    自1982年开始从事烙画艺术研究,他创造了自成一派的烙画新技法;融合中国画和西洋画的特点,创造许多具有油画风格的烙画作品,细腻逼真有韵味,备受欢迎。其山水烙画蕴含国画的磅礴气势;花鸟烙画表现工艺画的丝柔细腻;人物烙画精准把握神韵。
    孙光陆对烙画的创新,首先体现在他对工具的改造上。使用烙铁,用力不同,深浅不同,烙铁的热度、大小不同,烙出的图案视觉也不尽相同。尤其从创作《清明上河图》 开始,就根据画面需要对烫笔头进行改造,使其更好地为表现画面需求服务,以期烙出自己独到风格的图案。其次,是融汇不同的绘画笔法于烙画创作中。有的采用工笔和写意相结合的手法。
   
    他的
"鱼乐图",鱼的尾部纹路、深浅、排列立体,清晰可见,这种画面效果,在操作时不仅要“勾”,还要 “描”,甚至根据原板材的纹路,纵横、软硬度来决定烙画创作时手的握力去烙烫,作品才能呈现出细腻逼真、活灵活现、呼之欲出的艺术效果。

    第三个创新,是在作品完成后,用自己研创出的特殊方法,对作品实施再加工,致使原有作品黑白分明,景致更加错落有致,更富立体感。传统烙画呈木色,画面不够生动,而上色后的作品却能,栩栩如生,效果极佳。孙光陆独特的烙画作品再加工手法,是完整的一套特别上色法,这样特殊处理过的作品,不但可以不生虫、不发霉、还能保持色彩始终历久如新。
    经年累月的创作,烙铁在他手里已经变成一支笔,可以随心所欲烙出自己想要的画面。这当中有对生活的日常积累,也有对各种事物的细微观察。2021年孙光陆应邀参加冀南山底抗日地道杯“诗书画印艺术风采活动”,首次尝试烙笔点画。他用这手法描绘5位抗日英雄出地道迎敌的英姿,画风流露石雕的粗矿。在全国征集的116件绘画作品中,荣获第二名,被山底抗日地道纪念馆收藏。
   
    孙光陆最得意的一幅卡纸肖像,是
1994年年底献给贤内助万欣的新年礼物---万欣的肖像。眼神含情脉脉,小嘴欲言又止,似乎流露着,含辛茹苦默默支持丈夫奋斗十几年后,忽然听到他们好日子来了的表情。孙光陆作这幅画时格外用心,每一笔都盈溢对万欣的爱和感激。中国女性柔顺美德在万欣身上展现淋漓尽致。

    自1981年成家以来,无论孙光陆想干什么,有多大困难,万欣总是全力支持。烙画完成时孙光陆自己都很得意,万欣的美丽和贤惠的神情完全跃然纸上直到现在,这幅画仍是孙光陆伉俪的最爱。这幅画完成时,孙光陆颇纳闷,为何它有种难以言喻的神韵?答案是:作画时他的心里充满对万欣的爱......这个发现,让他此后画佛像时,心中无比崇敬、宁静;画猫狗时,洋溢着爱和怜悯;画山水时,将自己融入美丽的大自然。
     1995年,皮尔卡丹应邀来华,参加“风从东方来”时装晚会,其中国友人十分欣赏孙光陆献给贤内助的礼物,特地委托孙光陆烙画一幅皮尔卡丹肖像。果然,当这位国际服装设计大师,看到这份材质独特、惟妙惟肖的特殊礼物时,惊喜溢于言表。
    烙画40余年,题材五花八门,孙光陆最喜欢画动物。外国人偏爱收藏熊猫,国人除了为喜爱的猫狗等宠物留影,还特别钟情十二属相,除用本命生肖增加房子气场外,大部分根据用途指定。
    老虎和龙最受欢迎,虎用来镇煞驱邪或庆贺步步高升,龙代表尊荣高贵,事业有成。松与鹤,多用来祝福长辈延年益寿。荷花配九鲤,显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德行第一普贤菩萨、智慧第一文殊菩萨、财神,关公,这些是国人及佛教徒的最爱,常被供奉在居所或办公室,吉祥祝愿事业有成、阖家平安。
    这种创作最让孙光陆战战兢兢,一笔一划始终心存恭敬。神佛作品以观音菩萨居多,表现手法也较多样化。孙光陆喜欢小孩,画婴戏图,自己开心,成品也颇受欢迎;多被用来祝贺多子多福,生活美满。也有指定五个小孩的,希望五子登科。小孩接龙捉迷藏,寓意连生贵子。山水画多被用来装饰客厅,俗谚“山管人丁,水管财禄” 。有山有水,寓意“旺丁旺财”。长城从近至远,蜿蜒向上,寓意人生发展节节攀高,蒸蒸日上。
      1998年,孙光陆应中国扶贫基金会之邀,参加"中国首届功在千秋书画扶贫大展"。这个善缘引导他走上艺术扶贫之路,担任中国文化进万家组委会文化宣传中心主任,每年多次组团下乡,20余年乐此不疲。
    烙画工具多,材料随身携带不便,早期他都带着成品出行。看到画国画的团员不管到哪里采风,随手就能创作。羡慕之余,决心自学水墨丹青。艺术家们作画,他就在旁观摩。心中揣摩手法和效果,回去再执笔苦练。偶遇不解之处,自有艺友点拨。如此数年,带队下乡艺术扶贫,他也可以现场挥毫,山水、花鸟信手拈来。同样是荷花,处理手法不一,风韵殊异。水墨画中,孙光陆偏爱荷花,荷的中空外直不蔓不枝,颇吻合他直白坦率的个性,洁身自爱、助人为乐,都是孙光陆此生为人奉行的信条。
    半生“游于艺”,孙光陆将其烙画的仿古和创新心得,整理出一套完备的教学系统,创作不止,传承不息。至于现已挥洒自如的水墨丹青,自娱也好,艺术扶贫也好,永远乐此不疲。

    责任编辑 莫家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