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自貿港推介會暨政策解讀會在香港舉行
来源: 海南自由貿易港   日期:2025-09-10 09:48:24  点击:29892  属于:世界经济

海南自貿港全島封關運作倒計時100天之際

海南自貿港推介會暨政策解讀會在香港舉行

持續推動瓊港合作走深走實互惠共赢

活動現場

爲進一步提升海南自貿港政策在香港知曉度,持續推動瓊港合作走深走實,9月9日,距離海南自貿港全島封關運作正式啓動倒計時100天之際,海南自由貿易港推介會暨政策解讀會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隆重舉行。本次活動主題爲“瓊港合作、互惠共赢”,由海南省人民政府主辦,香港中華總商會、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香港總商會、香港工業總會、香港中國企業協會、香港大公文彙傳媒集團協辦,海南省新聞辦公室、海南國際經濟發展局、海南省政府港澳事務辦公室承辦,重點對海南自貿港建設成果、封關運作後更加優惠和便利的政策及廣闊發展機遇進行全面宣介,展現“南海明珠”和“東方之珠”交相輝映的生動圖景。

海南省委書記馮飛

海南省委書記馮飛出席推介會并緻辭。他指出,五年來,海南的開放力度越來越大,産業體系越來越優,發展環境越來越好,群衆的獲得感越來越強,爲全島封關運作打下了堅實基礎。經黨中央批準,海南自貿港全島封關運作将于2025年12月18日正式啓動,這标志着海南自貿港建設進入全新階段。封關後,海南自貿港将實施更加開放的政策,與國際的往來将更加自由便利,與内地的聯系将更加緊密高效。可以說,海南已成爲中國對外開放的新前沿、地區互利合作的新熱土、推動經濟全球化的新引擎。

馮飛介紹,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海南自貿港建設都是重大國家戰略,二者的互動發展是構建新發展格局、暢通國内國際雙循環的重要推力。香港是海南最大的外資來源地,占海南實際使用外資總額的七成以上;也是海南最大的服務貿易夥伴,一批涉及法律、會計、咨詢的高端服務業合作項目已落地海南。海南非常重視同香港的合作,專門成立了瓊港經濟合作發展咨詢委員會,正在推動建設瓊港經濟合作示範區。特别是今年3月博鳌亞洲論壇年會期間,雙方政府簽署合作備忘錄,在經貿投資、金融、數據流動、旅遊、人才交流五個領域深化合作,不斷取得務實成效。海南将以最大的誠意、最優的服務、最好的環境,全力支持香港企業家在瓊投資興業。

香港特别行政區政府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丘應桦

香港特别行政區政府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丘應桦出席推介會并緻辭。他指出,香港特區政府非常重視港瓊兩地的合作交流,将全力發揮香港所長,促進粵港澳大灣區與海南自貿港的聯動發展,同時引入國際項目到海南、服務海南資金投資海外市場,與海南創造更多互利共赢的合作,共同爲國家的高質量發展和提升經濟動能作出貢獻。

會上,海南國際經濟發展局和海南省委深改辦(自貿港工委辦)、海南省财政廳、海南省發展改革委、海南省商務廳、海口海關等部門相關負責人分别進行了産業推介和政策解讀。

海南國際經濟發展局局長唐華

海南國際經濟發展局局長唐華在産業推介時說,海南具有生态環境優美、市場輻射寬廣、經濟外向度高、人才吸引力強等獨特優勢;而香港擁有世界一流的科技研發實力、金融服務優勢、國際化人才資源,可爲海南企業提供技術、資金、人才等支撐服務,攜手發展新質生産力。“海南與香港優勢互補,展望未來,兩地開展産業協作,攜手鏈接國際國内兩個市場,前景一片光明,潛力無可限量。”唐華表示。

海南省委副秘書長,省委深改辦(自貿港工委辦)常務副主任關繼榮

海南省委副秘書長,省委深改辦(自貿港工委辦)常務副主任關繼榮表示,當前,海南自貿港建設已進入成型起勢、即将全島封關運作的新階段。海南将實施更加優惠的貨物“零關稅”政策、更加寬松的貿易管理措施、更加便利的通行措施和更加高效精準的監管模式。比如,“一線”進口的“零關稅”商品稅目比例将由21%提高至74%,在島内享惠主體之間可以免進口稅收流通,加工增值達到30%的可免關稅銷往内地。“海南自貿港建設以來,始終注重向香港學習、與香港合作。”關繼榮介紹,瓊港合作備忘錄簽署以來,兩地合作不斷取得新突破。今年1—7月,香港在海南新設港資企業382家,同比增長7.3%,海南實際使用港資118.72億元,同比增長99.3%。

“零關稅”清單、企業和個人15%所得稅、加工增值30%内銷免關稅……封關後,“含金量”滿滿的自貿港政策體系将如何進一步升級,爲“雙港”聯動合作注入新動能?

海南省财政廳廳長蔡強

海南省财政廳廳長蔡強介紹,目前,海南已落地實施18項稅收政策。7月23日國新辦新聞發布會後,财政部、海關總署等部委出台了進口征稅商品目錄、貨物流通稅收政策、加工增值免關稅新政等3項封關政策,拟于全島封關運作之日起施行,屆時現有的3個“零關稅”政策将被進口征稅商品目錄和貨物流通稅收政策取代并優化,加工增值免關稅新政将取代現行的試點政策。同時,其餘稅收政策将按現有規定繼續執行。他用“穩定性、特殊性、系統性、漸進性”四大特點總結海南自貿港稅收制度體系的優勢,表示自貿港稅收政策滾動出台并不斷優化升級,确保政策力度持續提升,政策紅利不斷釋放。

封關前,中央賦予了海南兩個含金量高的“15%”所得稅優惠政策。蔡強表示,封關後,爲吸引更多符合海南自貿港建設需要的高端緊缺人才和優質企業落地海南,海南将繼續實施好這兩項政策,一方面将繼續深化鼓勵類産業目錄的優化擴容,力争把更多契合自貿港建設需求、能帶動區域産業協同的領域納入其中,讓政策紅利更精準地覆蓋優質企業,最終過渡到負面清單管理;另一方面将深化個人所得稅3%、10%、15%三檔超額累進稅率政策方案研究,按照《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堅持底線思維,穩紮穩打、步步爲營,成熟一項推出一項”原則,分步驟推進低稅率改革。

海南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楊善華

圍繞構建具有海南特色和優勢的現代化産業體系,海南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楊善華重點介紹了海南因地制宜充分發揮自然禀賦及自貿港政策制度優勢,加快打造新質生産力重要實踐地,不斷提升重點産業能級。比如,以實體經濟爲基礎支撐,做優做強旅遊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産業、熱帶特色高效農業四大主導産業;以科技創新爲核心引擎,以新質生産力的加快培育催生更多新産業、新業态,推動更多科技成果轉化爲産業成果;以園區平台爲重要載體,加快推動産業集聚成勢,努力将園區打造成培育産業的“肥田沃土”。

海南近期出台施行了《海南自由貿易港促進民營經濟發展若幹規定》。該規定是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營經濟促進法》公布以後出台的全國首部關于民營經濟發展的地方性法規,爲海南民營企業搶抓封關機遇、應對開放挑戰提供了精準法治護航。“如今海南,政策優勢明顯、發展潛力巨大,投資海南恰逢其時、正當其勢,歡迎大家來瓊投資、在瓊興業,我們将全力做好服務保障工作,共享新機遇,共建新未來。”楊善華說道。

海南省商務廳副廳長李枝平

香港是海南的第一大服務貿易夥伴和第三大貨物貿易夥伴。“海南與香港地區産業互補性強。”海南省商務廳副廳長李枝平表示,封關後,海南将借助香港地區的開放和國際網絡優勢,更便捷地聯通全球市場;香港地區也可以依托海南地緣、資源和政策優勢,将香港優質産品以更優惠的價格進入内地消費市場。比如,海南自貿港封關後,“零關稅”商品稅目大幅擴大,将促進更多香港地區優質産品“零關稅”進入海南;可依托海南“零關稅+加工增值免稅”政策,吸引香港地區電子、醫藥企業在海南設廠,構建“香港接單-海南生産-全球銷售”的跨境産業鏈;還可以利用好海南在運輸服務和加工服務方面以及香港在國際貨運、金融和高端商務服務方面的互補性,建設面向亞太地區的采購、配送和供應鏈管理中心,爲兩地企業提供一體化物流解決方案。

李枝平還重點介紹了封關運作後海南自貿港對外商投資的顯著吸引力。他表示,封關後,投資成本将進一步降低,市場主體可疊加享受海南自由貿易港現行優惠政策,海南自由貿易港也将更加開放便利。他舉例介紹道,封關後,海南自貿港“零關稅”清單将擴容到約6600個稅号産品、貨物進出“一線”“二線”及在島内流轉的稅收政策落地實施,将有助于降低島内企業生産經營成本。

海口海關副關長田濤

貨物進出海南自由便利度備受企業關注。據海口海關副關長田濤介紹,封關運作後,海關更加突出貿易自由便利,按照“智慧監管、信用監管、順勢監管、協同共管”的思路,實現高效精準監管,促進口岸快速通關。比如,“一線”徑予放行貨物不涉檢、不涉證、不涉稅,申報項目從105項簡化至33項;“二線”報關單項目從105項簡化至42項,創新實施“分批出島、集中申報”通關模式,實現“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站放行”。

加工增值免關稅政策作爲海南自貿港一項重要政策,政策實施以來備受社會各界關注。田濤介紹,加工增值貨物内銷免關稅政策是指對海南自由貿易港内鼓勵類産業企業生産的含進口料件在海南自由貿易港加工增值達到或超過30%的貨物,從海南自由貿易港進入内地免征進口關稅,照章征收進口環節增值稅和消費稅。該政策作爲海南首創性政策,2021年從洋浦保稅港區試點,已逐步推廣至海南自貿港全島實施。實施4年來,已有超百億在海南加工生産的貨物進入内地銷售時享受免征進口關稅的優惠,累計已免征進口關稅8.1億元,惠及50家企業,覆蓋行業從最初的糧油、玉石、肉類等領域,拓展到醫藥、珠寶、石化等多個制造産業,有效帶動海南實體産業發展。她說道,封關後該政策将主要從放寬企業享惠門檻、擴大進口料件範圍、将海南自産料件納入增值部分、擴大加工增值累計适用範圍四個方面進行調整優化。“封關後,加工增值免關稅政策門檻降低,進口料件來源更加廣泛,企業加工增值将更加容易,有利于更多市場主體,拓展運用場景,打通上下遊産業鏈條,形成高端加工制造的産業集群,有力提升海南自貿港特色産業在國内國際市場的競争力。”田濤說。

簽約儀式

會上還進行了現場集中簽約,海南和香港兩地有關單位和企業簽約12個項目,涵蓋文旅、科技、食品加工等多個領域。香港特區政府官員、中央駐港機構負責人、香港社會各界人士及媒體記者等400餘人出席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