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立陶宛政府执意挑衅“一个中国”的红线,批准台当局设立所谓“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立陶宛与中国的关系已经全面恶化。可是立陶宛方面并不死心,近日来又在不断炒作所谓“中国对立陶宛进行经济制裁”,还上告到欧盟试图寻求帮助。不过,欧盟方面并没有拿出什么切实有效的措施救援立陶宛,反而又给了立陶宛一记“背刺”。
德国商会向立陶宛下最后通牒
上周,有媒体消息称,德国-波罗的海商会向立陶宛下了一份最后通牒,要求立陶宛尽快“找到建设性方案”,解决与中国之间的问题,处理好同中国的外交关系。否则,德国企业将考虑中断同立陶宛间的商业合作。
据立陶宛国内媒体报道,在中立关系全面恶化后,中国技术和商品已经全面退出了立陶宛市场,中欧货运班列取消了在立陶宛的停靠。在立陶宛的德国企业难以获得从中国出口的产品零部件,中国企业也拒绝接受德国公司在立陶宛的工厂出产的商品。在这样的态势下,很多德国企业的出口贸易都出现了重大损失。
欧盟多国企业中止与立陶宛合作
立陶宛媒体更进一步宣称,如今不止德国,连法国、荷兰等国的许多企业也已经终止了与立陶宛的合作关系,将立陶宛全面剔除出了产品供应链。据他们表示,这是由于中国发出了要求国际企业在立陶宛和中国间二选一的最后通牒。以立陶宛和中国的经济体量对比,这些国际企业自然会选择牵手中国,对立陶宛也只能说声抱歉。
德国商会的最后通牒也震惊了立陶宛商界。要知道,立陶宛由于体量很小,只能以外向型经济作为国内经济支柱。而德国是立陶宛的第四大投资国,近些年的投资规模已经超过了100亿欧元,一旦这些德国企业真的退出立陶宛市场,对于这个小国来说无疑于是一场经济地震。更何况,德国作为欧盟领袖之一,它的态度会带来欧盟的一系列连锁反应,所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更不是立陶宛可以承受。
此前立陶宛寻求欧盟帮助时,就有德国媒体发文暗指立陶宛一意孤行和中国闹翻,又找欧盟寻求支持是在“拖累欧盟”。如今,又是德国的商会抢先向立陶宛提出可能“关闭工厂”,这背后自然是德国人在算经济账。要知道,中国现在是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尤其是德国的经济支柱——汽车产业,更是相当依赖中国市场,比如大众汽车,其单一最大市场就是中国,甚至占据了40%的份额。两相比较之下,德国人会选择哪边,自然不言自明。
至于“建设性解决方案”,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说,立方应该从自身寻找原因,承认并认真纠正错误。方向早已经指明,现在,就看立陶宛要做何选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