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刘氏风范 宏扬家国情怀
来源: 香港大中華通訊社  日期:2024-01-21 16:41:03  点击:14566  属于:中国新闻

   
    华通社柳州
121日电 (记者 老付 特约记者杨永雄) 今天是农历癸卯年的腊月十一,小雨淅沥沥的下个不停,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拉堡镇渡村,龙狮威武,彩旗飘扬,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场面壮观,洋溢着一派热闹喜庆的节日氛围,刘上杰公三大房裔孙同聚重新修缮竣工落成的祠堂举行上牌典礼。

    一朝大门开,紫气四方来,祖祠上牌日,裔孙满堂彩。
   
    世界刘氏联谊总会副理事长、广西刘氏联谊总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南宁刘氏联谊会会长、全国四好商会会长刘名建亲临现场表示祝贺。

   
    柳州文促会创会常务副主席、原柳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化局局长刘沛盛亲临现场表示祝贺。

   
    世界刘氏联谊总会副主席、柳州刘氏联谊会会长刘小华以及来自各地的刘氏宗亲、嘉宾代表
1000多人欢聚一堂共贺庆典。

   
    柳州市汉文化研究会会长刘信在致辞时表示,要把渡村宗祠集仁、义、礼、智、信于一体的家族文化纳入柳州汉文化研究的范畴,让刘氏祖先积德行善、深得民望的良好家风更好地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祠堂是祭祖敬祖、宗亲联谊、议事的地方,是把家族成员联系在一起的血缘纽带,也是身在异乡的海内外宗亲忘不掉的乡愁和扯不断的根。
   
    一个没有文化的民族是没有希望、没有灵魂、没有前途的民族,一个没有文化的家族,同样也是如此,在沉浮了数千年的华夏大地上,刘氏家族曾经建立了八代王朝,孕育了
66位帝王,于是才有了后来的汉朝、汉室、汉民族、汉服、汉语、汉字,“汉” 竟一脉相承了几千年,形成了底蕴深厚的汉文化,这就足以说明,刘氏家族注定是个灵魂强大,充满希望,大有前途的大家族。记者跟随嘉宾参观祠堂文化布展时发现:由附近各村刘氏宗亲代表赠送的“祖德功高”、“源远流长”、“根深叶茂”、“天下一刘”等牌
出现在墙上,与现场气氛极度的融合。
   
    渡村刘氏宗祠是由刘氏先祖刘上杰于
1777年从广东迁来这里建起来的一座老祠堂,是刘氏先祖在渡村开基立业打拼谋生最原始的标志和见证,240多年来一直为刘氏族人所重视。但随着岁月的沧桑,加上风雨侵蚀,老祠堂破旧不堪,几近倒塌。为了保护祠堂,刘氏家族于2018年成立祠堂修缮工作理事会,号召全族上下捐资筹款抢修这座老祠堂。

   
    在
2年多修缮祠堂的过程中,许多的刘氏子孙既捐款又捐工,刘海光、刘江平、刘庚民、刘玉军、刘文军、刘仁章等人,都是自带伙食来做工,整个工程设计由刘玉军扛起来,虽然不画图纸,但把整个思路告诉做工的人。在后期一年多的时间里,每次来祠堂做义务工,都是刘江平带米带菜来,84岁的退休干部刘凤权也隔三差五回祠堂看看……正是许许多多的刘氏子孙无私奉献,刘氏宗祠才有了新貌。

    当天上午11时,刘氏宗祠上牌典礼完成后,淅沥沥的小雨停了,天空晴朗了。祠堂外,锣鼓喧天,龙狮队、舞蹈队轮番表演,舞出了新天地,唱出了好日子,好不热闹……
       
      93
岁的下伍伦村民刘凤海告诉记者,老祠堂肯定是要修的,一代一代地保护它,毕竟这里的一砖一瓦都凝聚着各房宗亲对先祖圣德的一片深情。

      86岁的渡村村民刘文松对记者说:我们修祠堂也是与时俱进的,不单单是为了祭奠祖先,更重要的是要把祖先留下来的优良传统,比如家风家训族规族训等一代一代的传下去。
   
    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刘氏族人之所以如此注重修缮宗祠,那是因为它凝聚了太多祖上行善积德、艰苦创业的元素,该祠主人公刘上杰一脉传下的第六世裔孙刘古香就是跟随孙中山加入同盟会闹革命的辛亥革命先驱者之一,第八世裔孙刘昆阳因抗日有功深得族人崇拜……

   
    据渡村刘氏事务理事会会长刘海光介绍:已经规划好了该祠堂的扩展功能,首先是结合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将该祠堂打造成一座村史馆,在村史馆里设置辛亥革命刘古香陈列室和抗日名将刘昆阳陈列室,将家国情怀融为一体。其次是向相关部门申请将该祠堂列为不可移动文物加以保护,以便激励世代子孙发愤图强、立志修身,为国家、为家乡多做贡献,也以此作为族人寻根问祖的载体,成为创建和谐社会的桥梁。


    责任编辑 莫家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