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廳論壇·開羅對話」探討中國式現代化全球意義
「紅廳論壇·開羅對話」探討中國式現代化全球意義
華通社開羅4月24日電 由新華社與中國駐埃及使館聯合主辦的「紅廳論壇·開羅對話」研討會24日在埃及首都舉行,聚焦中國式現代化對發展中國家的啟示意義。來自阿拉伯國家聯盟、中埃兩國政商學媒界的百餘名代表,就現代化路徑選擇、中阿命運共同體建設等議題展開深度交流。
打破「現代化=西方化」迷思
埃及前總理埃薩姆·謝拉夫在開幕致辭中強調,中國通過獨特現代化路徑實現國家富強,並通過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促進全球發展。當前國際局勢下,各國需建立互信、共同應對挑戰。
埃及外交事務委員會主任伊扎特·薩阿德指出,中國式現代化理論回應了發展中國家核心關切,為人類現代化進程提供新選擇,其「不依附西方模式」的實踐尤其值得阿拉伯世界借鑒。
中阿合作注入新動能
中國駐埃及大使廖力強表示,面對單邊主義衝擊,中國堅定維護發展中國家共同利益。他強調,中埃共建「一帶一路」成果已轉化為現代化建設的具體合作項目,包括蘇伊士經貿合作區、新行政首都中央商務區等標誌性工程。
埃及新聞總署第一副署長穆罕默德·侯賽因認為,阿拉伯世界正從中國發展實踐中獲得啟發,探索符合自身文化傳統的現代化方案。數據顯示,2023年中阿貿易額突破4300億美元,中國連續十年穩居阿拉伯國家最大貿易夥伴地位。
智庫媒體搭建認知橋樑
與會專家指出,中國式現代化強調共同富裕、物質精神協調發展等理念,與阿拉伯國家「2030願景」等發展戰略存在諸多契合點。新華社中東總分社社長吳中敏表示,媒體和智庫應客觀傳播中國經驗,避免發展敘事被西方話語壟斷。
本次論壇發布的《中國式現代化阿拉伯語認知調查》顯示,76%的阿拉伯受訪者認同「各國應探索適合國情的現代化道路」。論壇由新華社研究院、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等機構共同承辦,系「紅廳論壇」首次落地中東地區。
責任編輯 陳嘉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