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的龙女沟
来源: 香港大中華通訊社  日期:2024-08-21 21:57:00  点击:13947  属于:记者调查

   
   作为《写生中国》的采风写生基地,连日来,画家们陆陆续续进入龙女沟写生。今天,记者跟随《写生中国》对外友好协会副主席邹家慎和来自南宁的画家走进龙女沟。

   龙女沟旅游始建于1990年。当年荣地电站蓄水以后,由于库期淹没归秀屯的山林和水田比较多,群众的生活水平受到了影响。经过本村村民潘福成、潘福金等人的发起,村民决定利用辖区内龙女沟特有的秀丽风光和民族风情发展旅游业,来增加收入,村里面采取一边经营一边建设的做法,先后投资修建了风雨亭、红军桥等,修建并硬化了龙女沟旅游观光道路。2014年,在融水旅游大开发的形势下,县人民政府决定由融水苗族自治县元笙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对龙女沟进行投资升级改造,现在已经升级为国家4A景区。
   
  龙女沟景区内古树葱茏,奇石嶙峋,山泉叮咚,瀑布飞流,碧潭鳞光,环境幽雅。

   主要景观有龙女潭、月亮潭、双龙洞、龙门、龙女瀑布、库区风光、千人古寨、天然游泳池、苗岭梯田、杜鹃花海、红军桥、红军亭、双箭瀑布、苗山彩虹铁索桥等。
   
   虽然简单点说就是元宝山上的泉水沿着这条名叫“龙女沟”的山沟流下来汇集到贝江河,但是一趟走下来,龙女沟风光一览无余,渴了,您可以饮一口岩缝中冒出来的泉水,热了,可以跳进龙女潭戏水沐浴,尽情享受大自然恩赐的清凉,当然,您也可以什么都不做,因为,龙女沟的森林覆盖率在
90%以上,就是一个天然氧吧,在这里,你就算只是呼吸,身心也会变得舒服起来。

         
       1930
年初,红七军第一,第二战队3000多人挺进黔贵边境开展游击战。510号进入融水县,522号离开回师右江革命根据地,同年的1121号红七军第19师第207000多人由罗城四把第二次进入融水县三防镇,休整十天后取道合村兵分两路前进,经归秀、香粉进入大坡村,红军两次经过苗山所到之处,严明纪律宣传党和红军的政策和主张,尊重当地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至今留下不少历史的遗迹。

   
   当红军路过荣地村归秀屯的时候,为了大队人马安全通过龙女沟,红军和当地群众用大杉木架设成带栏杆的四节跨沟木桥作为通行步道,便于红军通过……

   解放后的60年代,由于洪涝灾害,大水把这座红军桥冲毁。80年代在原址上游50米处重新修建一座水泥桥。仍称红军桥,同时刻石立碑纪念。
   今天,我们一行沿沟而下,龙女潭、龙女瀑布、苗岭梯田、红军桥、双箭瀑布尽收眼底……
   
   归秀屯的潘福军,是龙女沟景区的安全员,他的岗位就在龙女潭边,所以他的网名也叫“龙女潭”,他告诉记者,从
2015年至今,一直在景区上班,工资至今不足2000元人民币,枯水时节(6个月)每月才发1000元。
  
  龙女瀑布分两级,第一级较长,也很壮观,第一个潭最初有近
30米深,现在还有18米深,那是禁止游人下去游泳的。第二级瀑布短,也很温柔,它的潭较宽广,最深处也就3米多,大多数游客都在这游泳和泡水……

   
   碰上这么清澈的果冻水,记者也跳下去游泳,虽然是熟人,但“龙女潭”一样向记者说明安全要点注意事项才给下水,为了陪记者游水,他干脆戴上潜水镜,先是浅浅地潜水观察,然后一个猛子扎下水底,捞出一些杂物丢过一边,不大功夫就捞到
2付太阳镜还有其他的杂物……

   
  归秀屯是融水侗族最集中的村屯,长年累月在苗乡生存和发展,很多习俗都与苗族融为一体,和睦相处。但是他们在融合中又坚持着祖祖辈辈留下的族规和本民族的特性,比如坚守的侗家三宝
----鼓楼、花桥和侗族大歌,坚守侗族的风俗世代传承民族的精髓。

   他们迎娶新娘,一般要在夜深人静,尽量低调,不喜欢喧闹,迎娶途中,如果碰上任何人,必定要留下喜糖、喜物与众人分享快乐。家中如果碰上变故,家人集中回避,寨子里面儿女双全的朋友帮助守夜驱邪,借助集体的力量庇佑任何族人的平安和健康,这从另一个角度也彰显了侗族人团结互助善良的民族习性。
   
  晚间的火塘,不单单是青年人谈情说爱的场地,还是老者、智者用侗族大歌的方式向年轻人传承民族历史,延续民族的生存,现场弹唱、现场编曲,可以说是一部活的历史字典,一个情是民族的情节,一个缘是民族的延伸,内容更丰富,场面更神秘,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亲身去体验一下。

  特派记者 老付 刘亚保

  责任编辑 莫家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