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尋根八閩”美國華裔青少年夏令營側記
来源: 香港大中華通訊社  日期:2025-08-04 16:38:15  点击:9938  属于:美丽福建

             盛夏的鼓嶺,比山下的福州城要涼爽不少。青翠繁茂的柳杉見證了穿越百年的鼓嶺故事,正靜靜迎接一群來自大洋彼岸的新朋友。730日下午,來自美國16個州31所中學的48名華裔青少年登上了鼓嶺。來自美國密蘇里州的劉夏菡心情特別雀躍。“我聽說鼓嶺是個非常出名的地方,提前就在網上搜尋了鼓嶺的相關資訊。”這名13歲的華裔小姑娘說著一口流利的中文,“這兒的風景實在太美麗了,這一定是百年前那些美國人願意住在這裡的原因!”帶著對鼓嶺好風光的嚮往,劉夏菡和營員們沿著蜿蜒曲折的石板小路,尋訪這片土地中外和諧共居的歷史印記。
         營員們一同參觀大山間的鼓嶺郵局,當年美國人加德納就是從這裡寄出家書,印著“KULIANG(鼓嶺的福州方言發音)”郵戳的來往信件也喚起了更多“鼓嶺後代”的記憶;沿著石階走,能看到灰牆斑駁的老別墅,萬國公益社的拱窗爬滿藤蔓,過去美國居民常在這裡跳舞聚會;1300余歲的柳杉王靜靜立在公園裡,樹下有座雕塑,刻著中美孩子一起爬樹的場景,將百年前的那份純真友誼永遠定格……
           
              劉夏菡在萬國公益社中播放的視頻和佈置的展覽中,知道了美國人加德納與鼓嶺的故事。
1901年,美國孩童密爾頓·加德納隨傳教士父母登上鼓嶺,在柳杉林間奔跑、古厝旁嬉戲,10年山居時光烙印成鄉愁。彌留之際,他仍喃喃呼喚“Kuliang”,卻再未尋回故土。1992年,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的習近平讀到《啊,鼓嶺!》的動人故事,親自邀請加德納夫人踏足鼓嶺。當她撫過丈夫兒時攀爬的千年柳杉,與九旬故友圍坐暢談,終於讀懂這份跨越生死的眷戀——鼓嶺的清風與善意,正是他無法忘懷的答案。當記者詢問劉夏菡參訪的感受時,她竟然能清晰地敘述加德納的故事。“今天,當我走進鼓嶺萬國公益社,看到中美各界人士為保存這些歷史記憶所付出的努力,內心充滿敬意。”劉夏菡告訴記者,她會用自己的方式分享在福建、在鼓嶺聽到的故事。“回到美國後,我會用文字、照片記錄這段旅程並分享到社交平臺上。現在,我已經迫不及待將這些福建記憶分享給我的美國好朋友莉蓮娜,她可是個中國迷!”參訪鼓嶺,是2025年“尋根八閩”美國華裔青少年夏令營的重要一站。據主辦方福建省僑辦相關負責人介紹,鼓嶺佳話是中美人民友好的縮影,美國華裔青少年在福建、在鼓嶺感受到的熱情、友好與包容,正是這份情緣在新時代的延續。期待通過此次活動,營員們能將鼓嶺情緣銘記於心,與中國青少年深入交流、結為好友,與海外親友分享福建記憶,在中美間架起相知相親的橋樑。據悉,為期10天的夏令營活動於727日啟程,營員們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全方位感受中華文化魅力,在文化講座中探索漢語的奧妙,感悟中國電影、音樂和詩詞的藝術之美;學習龍舟、造紙、漆扇等傳統技藝,體驗古代匠人傳承千年的智慧;實地走訪廈門鼓浪嶼,福州三坊七巷、鼓嶺,泉州西街等文化地標,沉浸式品味福建文化的獨特韻味。在位於華僑大學的中華才藝(龍舟)培訓基地,來自波士頓的陶思文第一次體驗了劃龍舟,“這是我最喜歡的行程”。青少年們在講座中瞭解舟的歷史淵源和精神內涵後,便來到岸邊操練。坐進龍舟,他們在口號聲、鼓點聲中保持動作整齊劃一,體驗了一把“同舟共濟”的力量。“那是我第一次劃龍舟,雖然很累,但大家一起努力、一起喊口號讓我很感動。我覺得我們不僅是在體驗這種運動,更是在感受中國精神。”陶思文說。

           
            來自威斯康辛州的吳新朔並不是第一次回到福建,卻是第一次親身體驗中醫文化。在體驗了針灸、拔罐後,吳新朔對記者說:“拔罐有疏通經絡、活血化瘀的作用,讓我的身體變得更輕鬆了。夏令營的一位老師本來肩膀有些痛,行針過後也緩解了不少。”他還說,想把這些體驗和經歷分享給在美國的家人和朋友,讓更多人認識中醫、瞭解中國。在未來幾天的行程中,營員們還將與集美中學學生開展聯誼活動。來自亞利桑那州的張謙行對此期待滿滿,對他來說,這是一個認識中國同齡人、面對面交流的難得機會。“我想知道中國的青少年是怎樣生活和學習的,也想和他們成為好朋友,一起說中文,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張謙行告訴記者,為了這次聯誼,美國營員們還特別準備了一首合唱曲《如願》,大家想通過這首歌表達美好心願,“希望在未來,我們都能如願以償,也希望通過這次聯誼,我們能建立起一段真摯而長久的友誼”。


   責任編輯 莫家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