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5月23日電/香港長期被視為與紐約、倫敦並肩的全球三大國際金融中心,但受到日趨復雜的國際環境與新冠疫情影響衝擊,近期香港金融市場表現以及人才、資金外流現象,引發各界高度關切,也牽動海內外對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信心。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通過數據監測得出結論:香港社會普遍意識到,國際金融中心地位能否鞏固,是香港能否切實改善民生福祉的根本前提,也是檢驗“一國兩制”實踐的重要標準,特區政府需扛起打贏國際金融中心“保衛戰”的重責。
俄烏衝突與美元加息,一隻“黑天鵝”、一匹“灰犀牛”正在給香港金融發展穩定形勢帶來前所未有的風險。隨著美國聯儲局加息、美元強勢,近幾個月港匯持續偏弱,本月中旬更觸發弱方保證,金管局時隔3年後再度出手承接港元沽盤。如圖1所示,自2019年至今,雖然美元兌港元的匯率曾一度逼近7.75的低位,但近一年尤其是自今年以來,美匯的升勢急遽且迅猛,連帶造成香港的外匯儲備出現插水式下滑,再加上“修例風波”之後香港多次遭受美西方無理制裁涉及不少金融機構,本輪港匯波動再一次在香港輿論刺激出有關“港元與美元脫鈎”、以及“美國恐將香港剔出SWIFT系統”等討論。上述討論頻繁出現、引發熱議,恰是說明近期香港金融市場的不穩定現象,觸動不少人憂慮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不保的敏感神經。
除了外資撤離與儲備減少之外,人才外流也是香港金融業當前面臨的主要問題,更給香港人才吸引力和競爭力帶來嚴峻挑戰。由圖2可知,香港社交媒體中有意移民的活躍用戶數,自2019年底以來呈現波動上行態勢。其中固然有政治因素的影響和亂港勢力的宣傳,但移民網絡社群的持續活躍,主要與2020年初至今的新冠疫情有關,特別是“第五波疫情”爆發後,香港有意移民的活躍社交媒體用戶增幅再度提升。
進一步分析發現(如圖3、圖4),儘管屢屢見諸報端的港人移民“明星”多有政治背景,但近年來港人外流現象中“高端專才流失”問題更值得關注。據統計,在香港社交媒體參與討論移民話題的活躍用戶中,逾六成具大學或其他專上的高等學歷,屬於在勞動市場中較具競爭力的重要人才資源。與此同時,最高移民或離港意向的行業人群,主要為醫生、律師等專業人士,當中也包括從事金融行業的網民(佔比約13%,排名第五)。事實上,作為國際金融城市的香港,傳媒、法律、科技、通訊等行業均與金融業關係密切,可見“專才離港潮”對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造成的影響,不容低估!
以上種種跡象,都加劇了港人對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危機感。如圖5所示,自2019年起,港人對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質疑情緒持續攀升,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包括特區政府對“後疫情時代”統籌防疫與發展路線的不甚清晰,也助長了港人對能否保住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擔憂。尤其是香港的國際金融樞紐地位,需依靠大量海外、歐美專業人才以及亞太分支機構的運轉,近年來本地防疫政策多次引發上述群體的不滿,特區政府卻沒能有效應對、積極回應,一些駐港機構無奈轉往新加坡。如圖6所示,近五年來“老對手”新加坡的競爭力排名逐步追上並趕超香港,更令港人產生“被取代”的不安情緒。
上述社交媒體對香港金融業的負面觀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港人對本地經濟發展的樂觀預期。隨著港人對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質疑指數激增,社交媒體對香港經濟發展的樂觀指數則在今年第一季度呈負相關的下降態勢,並至第二季度疫情放緩後才有所回升。把時間線拉長可以發現,港人對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觀感越不穩固,對香港經濟發展的前景預期也越為消極,而這種負面預期還將進一步反映到實際的經濟活動層面上,進而實實在在地影響到每一個參與其中的企業、家庭以至個人。
更重要的是,香港金融表現的“晴雨表”與本地民生福祉直接掛鉤。據圖7可知,香港的本地失業率走勢,大致與恆生指數的每月收市價變化呈負相關。今年年初,第五波疫情肆虐造成的經濟損失,港股首當其衝,3月恆指時隔六年跌穿20000點關口。金融市場的巨大震盪,令持續疲憊的市場信心更加消極,從而使本已嚴峻的失業率雪上加霜,於今年3月驟升至4%的高位。可見,金融市場的升跌,並非僅限於投資者關注的一些數字指標,其影響早已深入至工薪階層。
如圖8所示,在港人關注度最高的幾大影響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因素中,“防疫限制措施”以近4成3的高佔比穩居首位;其次是“復雜的國際形勢”(佔比20%)以及“中概股未如期回流香港”(佔比19%);而部分別有用心者經常炒作的政治因素——“本地政治環境”則僅有約1成2佔比,排名第四。由此可見,將人才、資本外流等歸咎於修例風波、國安法實施等因素的聲音,並非香港輿論場的主流。絕大部分港人顯然沒有受到西方及亂港勢力兜售的所謂“國安法削弱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等錯誤論調所蠱惑。
港人之所以最為憂慮防疫限制措施對金融業造成負面影響,主要是因為新冠疫情經歷多次變種、海外多國實行“接種疫苗免隔離”等入境措施之後,香港市民對“優先與內地通關”的看法發生了微妙轉變。尤其是面對與內地恢復通關難度不小的現實,部分港人權衡利弊,轉而希望能先與海外通關,以維持與國際社會的交流往來。結合圖9可知,第五波疫情爆發以及逐漸平復以來,港人對“與國際通關”的支持度再次升至高位,而這股民意也考驗著特區政府未來防疫政策的走向。
中評智庫認為,一系列數據事實和數據觀點充分證明,維護與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已經是一個急迫而嚴肅的課題!香港決不能淪為一個乾涸的池塘,新一屆特區政府要在國家支持下,盡快打通人流、金流、物流和信息流,唯有把源源不斷的活水引入香港、與內地與海外雙向流通,才能讓香港這座國際金融中心煥發活力!候任特首李家超在政綱中高度重視相關問題,提出要用好《十四五規劃綱要》下紿予香港的獨有功能定位,鞏固並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要強化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功能、國際資產管理中心、風險管理中心,以及其他金融市場業務。對此,我們予以高度的肯定,同時也期待在如此急迫的形勢下,能夠儘快拿出遏制危機蔓延的更具體有效的政策措施來。